[閱讀] 打掃如何豐富心靈?好書推薦分享–<簡樸生活的實踐:從丟東西開始的豐富人生>
其實閱讀一直都是習慣,只是隨著年節時間接近,越沒有自己的自由時間~有好幾本好書可推薦也忙到沒時間能夠好好介紹(嘆氣)。這本<簡樸生活的實踐:從丟東西開始的豐富人生>想要趕緊撥空推薦給大家原因是因為年節打掃難免有懶洋洋不知從何打掃起的時刻,特別是對於沒有動力好好完成打掃工作的人來說,你應該會很訝異於這本書能夠帶來的動力。打掃過的人應該都知道,打掃工作真的很累!!除了體力之外,動力更重要,不然可是非常容易就半途而廢呀。
說到整理系列書籍,從一開始非常火紅的日本近藤麻理惠的斷捨離系列著作,一直到現在越來越多教人如何整理物品,特別是雜亂家居的書籍,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可見得整理物品是大家心中的痛。這些書籍我一點也沒少買過,只是成效好像還是有限,也不是不想好好整理好,但總是缺了那麼一點點什麼,結果打掃之後的成效,都還是停留在清除灰塵居多。這本<簡樸生活的實踐:從丟東西開始的豐富人生>到底好在哪裡?就是增加打掃和清除物品的「動力」,很多事情我們不是不明白道理(像是,家裡維持整潔,清除雜物堆積等都是有好處的),可是執行力不夠時,就會落入理論派,知道怎麼打掃,但還是沒打掃,更重要的是「丟棄不需要的物品」。從這次家裡的超級大掃除過程中,我深深體悟到一個道理:我們需要學習的不是「收納」,而是「精簡」。過度追求收納,只會造成壅擠和雜亂的生活環境,而精簡,則是多出了呼吸和活動空間,思緒也能夠更清楚。
以下是本書重點摘要分享,都是我讀過覺得比較有感覺,且馬上引發整理行動的概念,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唯有被使用的物品,才是有用的物品。
2.你所擁有的物品不代表你是誰。
3.少了東西,反而多了自由。
4.放下對於物品的執著,沒有什麼東西,真的那麼重要。
5.好好把關進入家中的物品,購買前思考「為什麼要買」。
6.以欣賞取代擁有。
7.使用的物品不要超過自己所需,簡單生活。
8.養成在當下收拾好物品的習慣,並且保持這個習慣。
9.有多少物品才叫做足夠,應該要依照自己的需求而定,而不是別人有的物品,自己也一定要有。
10.沒有「儲藏空間」的時候,反而比較容易過極簡生活。
11.清理和維持極簡生活對孩子具有正向影響,讓孩子也能從小學會生活和快樂並不是繞著東西打轉。
12.「記憶」才是旅程中最棒的紀念品。
13.當我們獲得溫飽與棲身之所的需求之後,應該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公眾、靈性、哲學、藝術或文化等更有意義的事情上,而不該不由自主在網路上搜尋更多東西來購買。
14.把不需要的東西送給需要的人,或者銷售到二手市場,需要的物品也可到二手市場尋找。
15.將東西丟到垃圾桶前,思考這些東西有哪些回收方式。
16.我們所到之處,無不鼓勵我們消費,那是因為控制媒體的人,多半會因為你我的消費而得利。當你能忽視廣告,不需要經常買東西的時候,就更有時間和精力追求更有意義的事。
總結
我特別喜歡「讓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而非物品」的這個概念。很多時候,我們可能買了還沒用完的物品,所以買回來,結果在一直沒使用的狀況下不知不覺放到過期。或是一件覺得「好貴」而捨不得用的物品,搞到最後,這些物品都只是在家裡佔了空間,沒能發揮實質的作用。那為什麼當初要買??!!
現在網路購物實在太方便了,再加上各項媒體廣告推波助瀾的結果,就是讓我們不知不覺中買了太多東西,特別是一些明明就已經有了,卻還是繼續購買的東西,可能是不小心看到的特價,看到網拍的好看穿搭,但我們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看著這次家中清出的物品,想到前些日子看到的新聞報導(關於在淡水區發現的一隻因誤吃垃圾而死亡的海龜的故事,還順道報導了該處垃圾掩埋手法粗劣的問題),人一生所製造的垃圾,已經遠遠超過大自然環境能夠負荷的程度。
我覺得「極簡主義」是必要的。不僅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是對大自然環境養育萬物的回饋。不理性又無止盡的購買行為,是應該要停止了。只使用真正讓自己怦然心動的物品,購買的物品就要充分使用發揮其價值。我們當然可以透過商品的購買行為來表現自我,確立自己是誰,建立自我的認同,但必須留意別因此而迷失自己,真正的自我是「自信」的展現,無需透過任何物品的堆疊。物品少了,心靈也會跟著自由。願我們都能在每次的整理行動後,益加豐富我們的人生。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