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說] 小心囤積病上身–讓自己再次怦然心動的減法哲學

這段日子除了忙自己的事業工作之外,家務勞動也讓我忙得團團轉。有感於熱愛的事情太多,想完成的事情時間總是不夠用,一直在尋求和建立一套高效工作法,一種想要在短時間完成更多事情的想法。檢討時間表之後,發現浪費不少時間在收拾物品上,不過偏偏卻又感受不到整理過後的清爽感,所以自己推測很可能關鍵的問題在於「收拾了什麼」和「如何收拾」上,也就是,如果我所定義的收拾乾淨,只是又把雜亂的物品歸回雜亂的原位,也難怪陷入無感的整理循環中。對照自己買了「麻理惠」整理的魔法系列叢書,再轉頭看看四周的雜物堆積,反差極大!想想因為自己貪圖一時方便隨手放下的物品,轉眼變成一堆堆小山,而且更糟糕的是,最近還發現家中的小兒也開始有樣學樣跟著亂丟物品,果然是言教不如身教,是該改變的時候了!

less-is-more

其實坊間關於「少,但是更好」的論述,不在少數。有的是在談專注(將時間精力投注在值得投入的事物上,在精不在多,化繁為簡的概念),也有單純談論物品減量物慾減量的。不論是那一種,談的都是減法的藝術,專注力能有效提升工作效能這不難理解,物品變少的話,是否會影響我們對幸福的感受?(感覺上好像東西越多越有富足感)在我不自覺囤積了一堆物品發現只是讓自己變得更煩躁而沒有幸福的感覺的時候,開始想要透過減法的方式,試著找回幸福感。

人為什麼喜歡堆積物品:囤積病

compulsive-hoarding1

(上圖說明:發生在英國的真實案例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271750/Compulsive-hoarder-85-freed-mountain-clutter-getting-trapped-bags-boxes-30-HOURS.html)

堆積物品是「收集」、「念舊」、「節省」、還是「沒時間整理」?不少研究都指出現代人過度囤積物品的行為可能是犯了「囤積病」( Compulsive hoarding)。囤積病出現的症狀有:對於擁有物品有丟棄困難的狀況、丟東西的時候會有嚴重的焦慮感、無法將東西歸類、無法決定該留下什麼物品或是該放在什麼地方、對所擁有的物品感到沮喪感、懷疑他人碰觸自己的物品、過度擔心某項物品會用光賣完或者未來會用到、正逢某些功能失調的狀態(如失去住所、被社會隔離、家庭或婚姻不和諧、財務困難或是疾病纏身)等(參考:https://www.adaa.org/understanding-anxiety/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hoarding-basics)。囤積物品和收集物品最大的區別在是否影響到生活的品質。囤積物品的行為其實反映的是心理的狀態。換句話說,囤積行為正在發生的時候,就是該好好正視自己的心理狀態的時候了。

斷、捨、離的整理原則之外,不只和物品對話也和自己對話

不過,要承認自己心理生病了,並且正視它且願意解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面對一堆的物品整理起來確實也需要時間,而且和自己喜歡留住物品的習性對抗拉鋸,也讓收拾過程猶如一場大戰。看過不少整理書籍都談到「斷捨離」的準則,多數人應該跟我一樣都了解這個道理,可是在執行上不知為何就是有困難,也就是付諸實踐的行動力總是少了那麼一點。

除了這次著實無法忍受每次花費時間收拾家裡卻仍是一樣亂的情境成了這次徹底整理的有效助力之外,對囤積病的了解也讓我比較積極面對雜亂的問題。難以對物品斷捨離的時候,不妨跟我一樣先跟自己對話,思考自己為什麼會產生囤積物品的行為,囤積物品只是一種行為,反映的其實是更為深層的問題,如何讓整理物品的同時,也能夠自我心理療癒,這似乎更為重要。於是,我把整理當作是一次自我療癒的機會。

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雖然不至於到物資匱乏的程度,但父母親工作繁忙,總是灌輸我「儲備物品以備不時之需」,後來到國外求學,採買地點不似台灣便利,更加強化我一次購買大量物品的習慣,當然,更不用說看到可能需要的物品就先買再說的情況。念舊的習慣也讓生活的空間逐漸被早已經不使用的物品逐漸佔滿,搞到現在要使用的物品沒空間存放的窘境。可是仔細反省,說好聽點的念舊行為也只是把物品存放著,這些物品並沒有經常打開來看,也沒使用,只有在整理的時候會再次複習一次物品的歷史,然後又再次堆放回去原處,因為也不知道該放哪裡,於是最後,可以念舊的物品變得越來越多,益發不可收拾,也懶得收拾。囤積,根本不是單純的囤積物品。

經過自我對話和自我剖析之後,在行動方面,同時採用「麻理惠」的斷捨離時,也比較沒有障礙,面對一個沒有讓自己有怦然心動的感覺的物品時,就直接丟進垃圾袋,如果仍是可用的物品就送到回收處給需要的人。整理物品時,絕對不能有停頓思考或是再想想的想法,否則收拾工程鐵定沒完沒了,最後又會倦了累了,來不及消化這些物品的時候,最後可能又因為收拾壓力過大又不小心搬進更多物品進房子來(購買行為是紓壓或是災難,真是只有一線之隔)。

整理,是真正省時和獲得能量的開始

回顧自己遲遲未能好好「整理」的原因,美其名是沒時間整理,其實卻是懶病犯了,懶得碰觸跟處理自己和該項物品的「關係」,堆積了太多不需要的物品,就像是堆積了太多不需要掛念的情感,過多了,只是自己將自己束縛的透不過氣來,心裡有事情憋著,鬱悶也是自找的。從空間的風水學來說,氣流順暢了,健康狀況也會更佳,運勢當然就會更好,一切也都能有正向的變化。

從有形的減法到無形的減法,若能真正做到,感覺是非常暢快的。懂得捨棄的當下,也意味著你將獲得更多。還記得每次搬家時因為搬不動而必須丟棄的物品,最後都得慶幸還好那時已經丟了,因為事實證明每搬一次家裝在箱中的物品,有絕大部份仍然堆積在箱子裡,留待下次搬家時又再原封不動搬去。想到這裡,有種頭也不回的感覺,我瀟灑的取出衣櫃中不常穿的衣服,或者勉強留下的衣物、過舊的衣物,書架上只留下真正想讀的書,可以捐出的書籍立刻收到箱中打包,丟棄開封已久的化妝品(台灣週年慶太好買),學生的畢業論文打包送到儲藏空間,只留下真正需要的。我有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物品減少了,存放空間變成可自由呼吸的空間,心境也會不一樣。只留下有用且真心喜歡的物品,每天都能有好心情。斷捨離的過程中該捨棄的不只是有形的物品,還有無形的情感負累。更多時候,我們必須要承認過多的念舊與捨不得丟棄,對身心無益,就讓過去留在那時,專注在現在還有未來,這才是更重要的。

念舊當然可以是種美德,只是當念舊的情感變成物品的堆積時,徒然留下的僅是不合時宜的淒涼感了。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